地藏法門
錫杖 ( 梵文 : khiṅkhirikā )
為比丘行路時所應攜帶的道具,屬比丘十八物之一。梵名音譯作喫棄羅、喫吉羅、隙棄羅;十誦律中又稱它為“聲杖”;因為振杖之時,出聲如錫,所以稱做“聲杖”、“錫杖”,又稱有禪杖、鳴杖、智杖、德杖、金錫。
在《佛說得道梯磴錫杖經》中说:“佛告比丘:‘爾 時世尊告諸比丘。汝等皆應受持錫杖。所以者何。過去諸佛執持錫杖。未來諸佛執持錫杖。現在諸佛亦執是杖。如我今日成佛世尊亦執如是應持之杖。過去未來現在諸佛。教諸弟子。亦執錫杖。是以我今成佛世尊。如諸佛法。以教於汝。汝等今當受持錫杖。所以者何。是錫杖者。名為智杖。亦名德杖。彰顯聖智故。名智杖。行功德本故曰德杖。如是杖者。聖人之表式。賢士之明記。趣道法之正幢。建念義之志。是故汝等銜持如法。’
毘奈耶雜事三十四曰:「苾芻乞食入人家,作聲警覺,拳打門扇。」家人怪問:「何故打破我門?」默爾無答。佛言:「不應打門,可作錫杖。」苾芻不解。佛言:「杖頭安環,圓如盞口,安小環子,搖動作聲而警覺。」至不信家,久搖錫時,遂生疲倦,而彼家人竟無出問。佛言:「不應多時搖動,可二三搖。無人問時,即須行去。」
十誦律五十六曰:「杖法者,佛在寒園林中住,多諸腹行毒蟲嚙諸比丘。」佛言:「應作有聲杖,驅遣毒蟲,是名杖法。」四分律五十三曰 :諸比丘道行,見蛇蛆蜈蚣百足,未離欲比丘見皆怖白佛。佛言:「聽投錫杖動。」
錫杖的形狀分三部份,上部即杖頭,由錫、鐵等金屬製成,呈塔婆形,附有大環,大環下亦繫數個小環。搖動時,會發出錫錫聲。中部為木製,下部或為錞、鐏、鐵等金剛所造,或為牙、角造。《南海寄歸內法傳》卷四中說:「西方所持錫杖,頭上唯有一股鐵卷,可容三、二寸。安其錞管,長四、五指。其竿用木,粗細隨時,高與肩齊,下安鐵纂,可二寸許。其鐶或圓或扁,屈合中間可容大指,或六或八,穿安股上,銅、鐵任情。」
《錫杖經》還提到二股六環或四股二十四環的形制,前者是迦葉佛制,後者是釋迦佛制。——装造二股,為令眾生,記念二諦(世諦、第一義諦)。裝造四股,用斷四生、念四諦、修四等、入四禪。
又《大唐西域記》卷二說:「如來錫杖,白鐵作環,栴檀為柄,寶筒盛之。」杖頭部分似乎是可以拆下來放於袋中的,《十誦律》卷五十六曾提到「杖囊」,並說:「佛聽許以絡囊盛杖,為愛護故莫令破失。」這應該是指杖頭部分,而《大乘比丘十八物圖》亦將杖頭部及木柄部予以分離,且有錫袋的圖示。
另外杖柄部較短者,稱為「手錫杖」,用於法會時,一邊搖動,一邊吟唱梵唄,主要用於天台宗,常見的一般杖頭有四股十二環。據《大唐西域記》卷二《洛陽伽藍記》卷五所載,北印度那揭羅曷國存有佛陀所持的锡杖,其長丈餘,以白鐵作環,旃檀为笴,盛於寶筒中。我國唐代有通身皆鐵質,杖頭安四股者,然義淨以其為並非本制。日本现今則有二股六環、四股十二環等類,且大鐶中心飾有寶珠、五輪塔、佛像等。
依錫杖的不同形狀,也象徵不同的意義。同經中說:錫杖有三錞,代表憶念三途苦惱,則修戒、定、慧;念老、病、死三災,則除貪、瞋、癡三毒等等。而四股者, 則是斷除四生(胎生、卵生、濕生、化生)之輪廻,或表苦、集、滅、道四諦。十二環者,表十二因緣,通達無礙,三重四股,以念如來七覺意法,通錞鑽八,用念八正道。
錫杖 ( 梵文 : khiṅkhirikā )
為比丘行路時所應攜帶的道具,屬比丘十八物之一。梵名音譯作喫棄羅、喫吉羅、隙棄羅;十誦律中又稱它為“聲杖”;因為振杖之時,出聲如錫,所以稱做“聲杖”、“錫杖”,又稱有禪杖、鳴杖、智杖、德杖、金錫。
在《佛說得道梯磴錫杖經》中说:“佛告比丘:‘爾 時世尊告諸比丘。汝等皆應受持錫杖。所以者何。過去諸佛執持錫杖。未來諸佛執持錫杖。現在諸佛亦執是杖。如我今日成佛世尊亦執如是應持之杖。過去未來現在諸佛。教諸弟子。亦執錫杖。是以我今成佛世尊。如諸佛法。以教於汝。汝等今當受持錫杖。所以者何。是錫杖者。名為智杖。亦名德杖。彰顯聖智故。名智杖。行功德本故曰德杖。如是杖者。聖人之表式。賢士之明記。趣道法之正幢。建念義之志。是故汝等銜持如法。’
毘奈耶雜事三十四曰:「苾芻乞食入人家,作聲警覺,拳打門扇。」家人怪問:「何故打破我門?」默爾無答。佛言:「不應打門,可作錫杖。」苾芻不解。佛言:「杖頭安環,圓如盞口,安小環子,搖動作聲而警覺。」至不信家,久搖錫時,遂生疲倦,而彼家人竟無出問。佛言:「不應多時搖動,可二三搖。無人問時,即須行去。」
十誦律五十六曰:「杖法者,佛在寒園林中住,多諸腹行毒蟲嚙諸比丘。」佛言:「應作有聲杖,驅遣毒蟲,是名杖法。」四分律五十三曰 :諸比丘道行,見蛇蛆蜈蚣百足,未離欲比丘見皆怖白佛。佛言:「聽投錫杖動。」
錫杖的形狀分三部份,上部即杖頭,由錫、鐵等金屬製成,呈塔婆形,附有大環,大環下亦繫數個小環。搖動時,會發出錫錫聲。中部為木製,下部或為錞、鐏、鐵等金剛所造,或為牙、角造。《南海寄歸內法傳》卷四中說:「西方所持錫杖,頭上唯有一股鐵卷,可容三、二寸。安其錞管,長四、五指。其竿用木,粗細隨時,高與肩齊,下安鐵纂,可二寸許。其鐶或圓或扁,屈合中間可容大指,或六或八,穿安股上,銅、鐵任情。」
《錫杖經》還提到二股六環或四股二十四環的形制,前者是迦葉佛制,後者是釋迦佛制。——装造二股,為令眾生,記念二諦(世諦、第一義諦)。裝造四股,用斷四生、念四諦、修四等、入四禪。
又《大唐西域記》卷二說:「如來錫杖,白鐵作環,栴檀為柄,寶筒盛之。」杖頭部分似乎是可以拆下來放於袋中的,《十誦律》卷五十六曾提到「杖囊」,並說:「佛聽許以絡囊盛杖,為愛護故莫令破失。」這應該是指杖頭部分,而《大乘比丘十八物圖》亦將杖頭部及木柄部予以分離,且有錫袋的圖示。
另外杖柄部較短者,稱為「手錫杖」,用於法會時,一邊搖動,一邊吟唱梵唄,主要用於天台宗,常見的一般杖頭有四股十二環。據《大唐西域記》卷二《洛陽伽藍記》卷五所載,北印度那揭羅曷國存有佛陀所持的锡杖,其長丈餘,以白鐵作環,旃檀为笴,盛於寶筒中。我國唐代有通身皆鐵質,杖頭安四股者,然義淨以其為並非本制。日本现今則有二股六環、四股十二環等類,且大鐶中心飾有寶珠、五輪塔、佛像等。
依錫杖的不同形狀,也象徵不同的意義。同經中說:錫杖有三錞,代表憶念三途苦惱,則修戒、定、慧;念老、病、死三災,則除貪、瞋、癡三毒等等。而四股者, 則是斷除四生(胎生、卵生、濕生、化生)之輪廻,或表苦、集、滅、道四諦。十二環者,表十二因緣,通達無礙,三重四股,以念如來七覺意法,通錞鑽八,用念八正道。